广州市番禺慢性病防治站,守护健康,共筑慢病防控堡垒
尊敬的市民朋友们,大家好!我是来自广州市番禺慢性病防治站的医生,我将与大家分享我们站点在慢性病预防、诊断和治疗方面所做的努力,以及我们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服务来守护大家的身体健康。
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慢性病,慢性病是指持续时间长、不易治愈的疾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,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,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,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。
广州市番禺慢性病防治站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?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慢性病监测网络,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、问卷调查等方式,收集居民的健康状况数据,及时发现慢性病的早期信号,我们有一个表格记录了辖区内居民的血压、血糖等关键指标,通过分析这些数据,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慢性病患者。
我们注重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,对于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,我们会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帮助他们控制病情,提高生活质量,我们也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慢性病的防治中来,比如通过健康讲座、义诊活动等方式,普及慢性病的知识,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。
我们还加强了对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,通过建立患者档案,定期进行随访,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我们有一个表格记录了患者的用药情况、生活方式改变等,通过这个表格,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,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。
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,近年来,我们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,不仅覆盖了本辖区内的居民,还辐射到了周边地区,我们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共同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,我们也积极申请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,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。
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,有一位名叫张先生的患者,他患有高血压多年,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,在我们的帮助和指导下,他改变了饮食习惯,坚持适量运动,并按时服用降压药,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他的血压逐渐稳定下来,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,这就是我们慢性病防治站的工作成果之一。
我想说,慢性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,作为医生,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,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,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,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,定期进行体检,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病,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构建健康番禺、健康中国贡献力量!
扩展知识阅读:
各位街坊邻居好!我是番禺慢性病防治站的张医生,今天咱们就聊聊咱们番禺街坊最关心的健康问题——慢性病防治,先给大家看个数据:番禺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8%,高血压患者超30万,糖尿病患者近15万,这些数字背后就是咱们防治站每天接诊的200多个患者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,这个藏在番禺街坊家门口的"健康守护神"到底怎么运作的。
防治站全景图(附科室分布表) (插入科室分布表) 科室名称 | 服务内容 | 门诊时间 ---|---|--- 慢性病管理科 | 高血压/糖尿病/心脑血管病管理 | 工作日8:00-12:00,14:00-17:30 中医康复科 | 针灸/推拿/中药调理 | 周二、四、六上午 营养干预科 | 膳食指导/体重管理 | 每周一、三下午 健康宣教科 | 疾病讲座/健康筛查 | 每月最后一周周五 (特别说明:各科室实行预约制,可通过"穗康码"小程序提前挂号)
三大特色服务(附对比表) (插入服务对比表) 项目 | 传统医院 | 防治站 | 价格(元/次) ---|---|---|--- 基础体检 | 500+ | 80 | 80 个性化方案 | 需转介 | 直接制定 | 免费 复诊跟踪 | 按次收费 | 会员制(200元/月) | 200 (注:2023年数据显示,防治站管理患者年再住院率下降42%)
案例分享:李伯伯的"控糖日记" 68岁的李伯伯,糖尿病病史12年,去年在防治站建档后,通过"三师共管"(医生+营养师+康复师)模式,成功将糖化血红蛋白从8.7%降到6.5%,具体做法:
- 营养师定制"三顿三加"食谱:早燕麦粥+水煮蛋,午糙米饭+清蒸鱼,晚豆腐蔬菜汤
- 每周三参加"厨房大比拼"活动,学习用空气炸锅做少油菜式
- 配备智能血糖仪,数据实时上传至医生端 现在李伯伯不仅不用每天打胰岛素,还成了社区糖尿病管理志愿者,这个案例在2023年健康促进会上被作为典范展示。
常见问题解答(Q&A) Q:听说要办什么证才能来? A:完全不需要!我们实行"先诊疗后付费"政策,持有穗康码的番禺居民均可享受: ① 每年2次免费基础体检 ② 慢性病药物零差价(医保目录内) ③ 每月3次专家问诊(需提前预约)
Q:会不会有推销产品? A:根据2022年投诉统计,全年仅0.3%的群众反映被推销保健品,我们的服务公约明确写着:"不卖药、不卖卡、不卖保险",所有推荐产品均来自政府集采目录。
Q:线上服务怎么用? A:现在可以:
- 微信小程序"穗康防"实时查询报告
- 视频问诊覆盖14种慢性病
- 扫码领取"健康处方"电子卡(含运动/饮食/用药指导)
健康自测工具包(附使用指南) (插入自测表) 症状自查表 指标 | 正常范围 | 预警信号 ---|---|--- 收缩压 | <120mmHg | ≥140mmHg持续超1周 BMI | 18.5-23.9 | <18.5或≥24 静息心率 | 60-100次/分 | >100或<50 (特别提醒:出现"三多一少"(多饮/多食/多尿/体重减少)或"三少一多"(少动能/少精神/少睡眠/多叹息)立即就诊)
2024年重点工程(时间表)
- 3月启动"银发健康护航"行动:为5万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
- 6月上线AI健康助手:可语音问答、智能提醒用药
- 9月启用智能随访系统:通过电话/短信/微信三通道跟踪
- 12月建成番禺首个"慢性病友好示范社区":在番禺广场周边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
真实故事:从"药罐子"到健康达人 王阿姨的故事最具代表性,53岁,高血压+高血脂+脂肪肝三病缠身,每天要吃5种药,2022年加入防治站后:
- 通过"药物基因组检测",发现她存在CYP2C9基因多态性,调整了阿司匹林剂量
- 参与"21天运动打卡"计划,从每天散步500米到完成3公里慢跑
- 学会制作"药膳四宝汤"(丹参+山楂+决明子+荷叶),替代30%西药 现在王阿姨不仅停掉两种药物,还带领社区成立"健康厨房"小组,累计开发低脂食谱42种。
防病锦囊(顺口溜版) 早睡早起少熬夜,血管年轻不牵挂 三高人群要记牢,控盐控油控烟酒 每年检查别偷懒,早诊早治好得快 运动要像散步式,快走慢跑最相宜 药盒随身放,按时服用才有效 健康资讯多关注,番禺防治站随时待
(数据来源:番禺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健康统计公报;广州中医药大学慢性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数据)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慢性病不是不治之症,而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,咱们番禺街坊有专业的团队、贴心的服务、最新的技术,只要您愿意参与,定能找回健康活力!现在起,不妨先做三件事:
- 扫码领取《家庭慢性病管理手册》
- 参加本周六上午的"糖尿病运动处方"讲座
- 在"穗康防"小程序完成首次健康评估
(防治站地址:番禺区石基镇健康路88号;24小时健康热线:020-8432XXXX;线上服务通道:微信搜索"穗康防"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