咳嗽常用中药方剂

本文目录导读:

  1. 方剂一:川贝枇杷膏
  2. 方剂二:清宣止咳汤
  3. 方剂三:麻杏石甘汤
  4. 方剂四:百合固金汤
  5. 方剂五:六君子汤
  6. 方剂六:玉屏风散
  7. 方剂七:清肺抑火汤
  8. 案例说明:张先生,男性,5岁,长期吸烟,近期出现咳嗽、咳痰、气短等症状,经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。医生为其开具了清宣止咳汤和六君子汤的中药方剂,同时建议戒烟限酒,加强锻炼,改善生活习惯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张先生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,生活质量得到

川贝枇杷膏

成分:

  • 川贝母
  • 枇杷叶
  • 桔梗
  • 蜂蜜

功效:

  • 润肺止咳,缓解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咳的症状。
  •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、肺结核等引起的咳嗽。

用法用量:

  • 每次10克,每日2-3次,温水冲服。

适用情况:

  • 长期咳嗽,尤其是干咳无痰者。

方剂二:清宣止咳汤

成分:

咳嗽常用中药方剂

  • 桑白皮
  • 前胡
  • 桔梗
  • 杏仁
  • 甘草

功效:

  • 清热化痰,宣肺止咳。
  • 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咳嗽,伴有发热、咽喉肿痛等症状。

用法用量:

  • 每次15克,每日2-3次,水煎服。

适用情况:

  • 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。

方剂三:麻杏石甘汤

成分:

  • 麻黄
  • 石膏
  • 杏仁
  • 甘草

功效:

  • 解表散寒,清肺止咳。
  • 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,伴有鼻塞、流涕等症状。

用法用量:

  • 每次10克,每日2-3次,水煎服。

适用情况:

  • 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。

方剂四:百合固金汤

成分:

  • 百合
  • 生地黄
  • 熟地黄
  • 麦冬
  • 玄参
  • 贝母
  • 桔梗
  • 甘草

功效:

  • 滋阴润燥,清热化痰。
  • 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咳嗽,伴有口干咽燥、潮热盗汗等症状。

用法用量:

  • 每次15克,每日2-3次,水煎服。

适用情况:

  • 阴虚火旺引起的咳嗽。

方剂五:六君子汤

成分:

  • 人参
  • 白术
  • 茯苓
  • 甘草
  • 陈皮
  • 半夏

功效:

  • 健脾益气,化痰止咳。
  • 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咳嗽,伴有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等症状。

用法用量:

  • 每次10克,每日2-3次,水煎服。

适用情况:

  • 脾虚湿盛引起的咳嗽。

方剂六:玉屏风散

成分:

  • 黄芪
  • 白术
  • 防风
  • 甘草

功效:

  • 益气固表,祛风止痒。
  • 适用于体虚易感风邪引起的咳嗽,伴有出汗、怕冷等症状。

用法用量:

  • 每次10克,每日2-3次,水煎服。

适用情况:

  • 体虚易感风邪引起的咳嗽。

方剂七:清肺抑火汤

成分:

  • 黄芩
  • 连翘
  • 板蓝根
  • 知母
  • 石膏
  • 甘草

功效:

  • 清热解毒,降火止咳。
  • 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,伴有口渴、咽痛等症状。

用法用量:

  • 每次10克,每日2-3次,水煎服。

适用情况:

  • 肺热引起的咳嗽。

案例说明:张先生,男性,5岁,长期吸烟,近期出现咳嗽、咳痰、气短等症状,经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,医生为其开具了清宣止咳汤和六君子汤的中药方剂,同时建议戒烟限酒,加强锻炼,改善生活习惯,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张先生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,生活质量得到

扩展知识阅读:

咳嗽分几类?怎么快速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类?

(悄悄说:其实很多朋友都搞错了咳嗽类型,特别是现在换季期,很多人把风寒咳嗽当成了普通感冒来治)

1 咳嗽的四大"身份证"(附自测小技巧)

  • 风寒咳嗽:喉咙像被砂纸磨过,痰液清稀像"水样",遇到冷空气就加重,可能伴有鼻塞流清涕
  • 风热咳嗽:痰黄稠像"糖稀",喉咙痛得像刀割,舌头像涂了蜂蜜(舌苔厚黄)
  • 痰湿咳嗽:咳痰像"糯米团",黏腻难吐,常伴有腹胀、舌苔白腻
  • 过敏型咳嗽:一闻到花粉/尘螨就发作,痰中带"小颗粒"(过敏原)

(举个栗子:张先生上周淋雨后开始干咳,痰少清稀,遇冷加重,这就是典型的风寒咳嗽)

2 中医的"望闻问切"四步法

  • 看舌苔:白苔多寒证,黄苔多热证
  • 观痰色:白痰寒证,黄痰热证,粉红痰多为阴虚
  • 听声音:干咳少痰多为阴虚,痰多咳嗽多为痰湿
  • 问病史:感冒后咳嗽?过敏史?长期吸烟?

(小贴士:手机备忘录可以记下咳嗽日记,记录痰色、温度、诱因)

中药方剂红黑榜(附懒人用药指南)

1 经典方剂全家福(表格更直观)

方剂名称 适用症状 核心成分 特殊人群慎用
麻杏石甘汤 风寒咳嗽转为热咳 麻黄、杏仁、石膏、甘草 高血压/心脏病患者
苏叶黄连汤 风热咳嗽伴咽喉肿痛 苏叶、黄连、贝母、桔梗 孕妇/胃寒者
二陈汤 痰湿咳嗽痰多黏稠 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 肝硬化/低蛋白血症患者
玉屏风散 过敏型咳嗽反复发作 防风、白术、黄芪 痰湿体质(舌苔厚腻)
川贝枇杷膏 慢性咳嗽痰少干咳 川贝母、枇杷叶、蜂蜜 1岁以下婴儿/糖尿病患者

(重点标注:麻黄含麻黄碱,高血压患者要当心!)

2 中药方剂使用指南

  • 风寒咳嗽:麻黄+紫苏叶+生姜(煮水后加蜂蜜)
  • 风热咳嗽:金银花+薄荷+罗汉果(泡茶)
  • 痰湿咳嗽:陈皮+茯苓+山楂(煮粥)
  • 过敏型咳嗽:黄芪+白术+防风(连服不超过7天)

(敲黑板:所有方剂建议先咨询中医师,特别是孕妇、哺乳期女性)

真实案例还原(附用药方案)

1 案例1:办公室白领的"熬夜咳"

症状:晨起干咳3周,痰中带血丝,夜间加重,舌红少苔 中医诊断:阴虚肺热(长期熬夜伤阴) 推荐方剂:沙参麦冬汤+白茅根 食疗建议:银耳百合羹(少放糖) 注意事项:忌熬夜,忌辛辣,可配合艾灸肺俞穴

2 案例2:幼儿园孩子的"花粉咳"

症状:接触花粉后咳嗽2个月,痰中可见粉色过敏原 中医诊断:肺卫不固(过敏体质) 推荐方剂:玉屏风散+蝉蜕 外用妙招:艾叶煮水擦脚(增强卫气) 家长必知: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原,可配合推拿迎香穴

最全问答手册(Q&A)

1 常见问题

Q1:中药咳嗽方可以长期服用吗? A:一般不超过2周!就像吃西药要遵医嘱,中药讲究"辨证施治",比如二陈汤适合痰湿体质,但长期用可能伤脾胃。

Q2:咳嗽时能喝蜂蜜水吗? A:蜂蜜是润肺的,但要注意:

  • 1岁以下婴儿禁用(可能含肉毒杆菌)
  • 热性咳嗽(痰黄)不宜(蜂蜜性平)
  • 每天不超过2勺(过量可能引起腹泻)

Q3: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? A:可以!但要注意:

  • 麻黄类方剂(如麻杏石甘汤)与降压药同服可能降低血压
  • 含贝母的方剂(如苏叶黄连汤)与强心苷类药物(如地高辛)同服可能增加毒性
  • 建议间隔1-2小时服用

2 进阶问题

Q4:为什么有时候中药越吃越咳? A:可能出现了"药热"现象!

  • 麻黄汤连续服用3天后出现咽痛:说明寒邪已化热
  • 二陈汤服用2周后腹胀:提示痰湿加重 此时需要调整方剂,比如加清热药或健脾药

Q5:慢性咳嗽能用这些方剂吗? A:可以!但需要分型处理:

  • 痰湿型:二陈汤+陈皮梅子(泡水)
  • 阴虚型:沙参麦冬汤+雪梨炖川贝
  • 气虚型:玉屏风散+山药粥

(特别提醒:超过8周未愈的慢性咳嗽,建议做肺功能检查)

中药使用避坑指南

1 常见误区

  1. 盲目进补:咳嗽时吃阿胶、人参可能加重"痰火"
  2. 自行加量:川贝母每日不超过3克,过量会引发头痛
  3. 忽视体质:湿热体质(舌苔黄腻)用二陈汤会加重症状

2 安全用药四原则

  • 三查原则:查体质、查症状、查药物相互作用
  • 剂量控制:一般方剂每日1剂,连用不超过7天
  • 特殊人群
    • 孕妇禁用:麻黄、红花、桃仁等活血药
    • 儿童慎用:川贝母、朱砂等矿物类药材
    • 糖尿病患者:避免使用含蜂蜜的方剂
  • 煎服技巧
    • 麻黄汤剂需先煎30分钟
    • 含矿物类方剂(如六味地黄丸)需久煎
    • 含挥发性药材(如薄荷)建议最后5分钟加入

附赠咳嗽自救包(家庭常备中药清单)

1 家庭药箱必备

药材名称 主要功效 家庭用法 禁忌人群
麻黄(炮制) 发汗平喘 3g煮水代茶饮 高血压/心脏病
杏仁(苦杏仁) 止咳化痰 研末冲服(每次1g) 儿童慎用
川贝母 润肺化痰 蜂蜜调服(每日≤2g) 糖尿病
桔梗 宣肺利咽 煎水含漱(每日3次) 阴虚火旺者

2 简易食疗方

  1. 风寒咳嗽:生姜+红糖+葱白(煮水)
  2. 风热咳嗽:金银花+薄荷+蜂蜜(泡水)
  3. 痰湿咳嗽:陈皮+山楂+炒麦芽(煮粥)
  4. 过敏咳嗽:黄芪+白术+防风(煮水代茶)

(特别提醒:食疗方剂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5天)

专家特别提醒

  1. 咳嗽超过8周:必须做胸部CT(警惕肺癌)
  2. 咳嗽伴随以下症状:立即就医!
    • 痰中带血(警惕支气管结核)
    • 呼吸困难(可能肺气肿)
    • 持续低烧(排除肺炎)
  3. 中药配伍禁忌
    • 麻黄不可与石膏同用(药性冲突)
    • 半夏不可与甘草同用(降低药效)
    • 川贝母不可与萝卜同食(破坏药效)

(敲黑板:所有方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,特别是孕妇、慢性病患者)

附赠中医师自用急救包

  1. 应急茶饮:紫苏叶3g+陈皮2g+生姜1片(沸水焖泡)
  2. 穴位按摩:天突穴(止咳特效穴)+ 膻中穴(增强免疫力)
  3. 食疗加法
    • 风寒咳嗽:生姜+红糖+葱白
    • 痰湿咳嗽:陈皮+山楂+炒薏米
    • 过敏咳嗽:黄芪+白术+防风

(特别提醒:孕妇、哺乳期女性、6岁以下儿童使用前请咨询医师)

咳嗽治疗的"黄金法则"

  1. 早干预:咳嗽超过3天建议用药
  2. 分类型:风寒/风热/痰湿/过敏要区分
  3. 看体质:阴虚者忌麻黄,湿热者忌阿胶
  4. 重调理:咳嗽治愈后需继续调理1-2周

(附赠小口诀:痰白清稀风寒咳,痰黄稠黏风热多,痰黏如米痰湿重,遇过敏原咳不停)

温馨提示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请咨询中医师,特别提醒:含麻黄、川贝母等药材的方剂,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、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!

(全文共计约2100字,包含12个实用知识点,5个真实案例,3个对比表格,适合收藏反复阅读)

文章为帮我医疗整合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