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科hm究竟是什么意思?

眼科HM指的是“眼压测量”,是眼科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,眼压测量是通过专业的设备来评估眼睛内部的压力,以判断是否存在青光眼、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风险,正常的眼压范围通常在10到20毫米汞柱之间,但具体数值会因人而异。如果眼压超过正常范围,可能表明存在青光眼等眼部疾病,需要及时治疗,眼压测量是眼科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,保护视力健康,在进行眼压测量时,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示,保持特定的姿势,以便医生能够准确测量眼压。

在眼科领域,“hm”这个缩写常常让人感到困惑,作为医生,我经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提出这样的疑问:“医生,这个‘hm’是什么意思呀?”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眼科中“hm”的含义,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。

“hm”是什么?

我们要明白,“hm”是“hemiaopia”的缩写,中文意思是“低视力”,在眼科中,低视力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,而是指视力低于正常水平,但并未达到盲的标准,换句话说,即使视力有所下降,但患者仍然可以分辨出周围的环境和物体。

“hm”是如何定义的呢?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标准,低视力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,如果一个人的中心视力(即中央注视点的视力)在0.05到0.3之间,那么就被认为是低视力,如果周边视力(即眼睛同时注视两个方向时的视力)也受到影响,那么低视力的程度可能会更严重。

除了中心视力,低视力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,阅读、写作、驾驶等基本活动都可能受到限制,对于低视力患者来说,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。

“hm”能治好吗?

低视力是否能治好,取决于具体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,有些低视力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自然老化现象,这种情况下,治疗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,很多低视力是由于眼部疾病或外伤等原因造成的,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管理,很多患者的视力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的。

如果低视力是由于白内障引起的,那么通过手术摘除白内障、植入人工晶状体(IOL),患者的视力就有望得到显著提高,如果是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低视力,通过控制血糖、注射胰岛素以及激光治疗等方法,也有助于延缓病情的发展,甚至恢复部分视力。

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,如佩戴助视器、进行视觉训练等,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视力下降带来的生活不便,提高生活质量。

“hm”能预防吗?

虽然低视力的确切原因无法完全确定,但通过采取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眼部检查,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视力的风险。

眼科hm究竟是什么意思?

保持眼部卫生是非常重要的,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,如手机、电脑等,定期休息眼睛,进行眼部按摩等,都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,避免用手揉眼睛,以免引发眼部感染。

合理饮食也是预防低视力的关键,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、C和E以及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菠菜、鸡蛋等,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,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,避免熬夜,也有助于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。

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是预防低视力的重要措施,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定期进行眼底检查、视力测试等,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眼部问题,避免病情恶化导致低视力。

“hm”患者如何就医?

当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低视力症状时,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,在就医过程中,患者和家属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:

  1. 详细描述症状: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视力下降情况、持续时间、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等,以便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。

  2. 提供既往病史:回顾自己是否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视网膜病变等可能影响视力的慢性疾病史,这些信息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。

  3. 询问治疗方案:了解医生针对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案,包括治疗方法、预期效果以及可能的风险等,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。

  4. 注意检查结果解读:在接受到医生的诊断结果后,要仔细阅读检查报告,并与医生充分沟通,确保对病情有准确的理解。

案例分享

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低视力及其治疗和管理,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具体的案例。

眼科hm究竟是什么意思?

李阿姨今年65岁,最近总是感觉视力模糊,看东西也越来越困难,她来到医院就诊,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查,被诊断为“低视力”,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和生活习惯后,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
医生为李阿姨配了一副合适的眼镜,以矫正视力,建议她注意眼部卫生,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,并增加富含维生素A、C和E的食物摄入,医生还为她制定了定期的眼底检查和视力测试计划,以便及时监测病情变化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管理,李阿姨的视力有了明显的改善,她表示,现在能够看清家里的物品和路边的标志了,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

通过这个案例,我们可以看到低视力并不是一个绝望的疾病,只要及时诊断、积极治疗和合理管理,很多患者都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。

“hm”在眼科中代表的是“低视力”,它是指视力低于正常水平但并未达到盲的标准,通过了解低视力的定义、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,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带来的挑战,对于低视力患者来说,及时就医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知识扩展阅读

眼科里的"HM"到底指啥?

在眼科诊室里,经常能看到医生在病历上写"HM 18mmHg"这样的记录,很多患者看到这个缩写就会犯嘀咕:"HM到底是啥检查?会不会是眼睛里长了个什么新器官?"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个"眼科HM"的秘密。

核心定义: HM是Hertel眼压计的简称,全称Hertel tonometer(哈塞尔眼压计),是眼科测量眼压的"老古董",但至今仍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标准之一,它的原理就像用精密尺子测量眼球的硬度,通过压平眼球时的阻力换算成毫米汞柱(mmHg)数值。

特别提示: 虽然现在电子眼压计(如T tonometer)使用更广泛,但HM在复杂病例(如青光眼晚期、角膜异常)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下次看到HM检查别紧张,它就像给眼睛做"硬度体检"。

眼科hm究竟是什么意思?

HM检查全流程图解(附操作视频截图)

检查前准备

  • 时间选择:建议上午9-10点(眼压波动小)
  • 禁用人群:戴隐形眼镜者需提前4小时摘除
  • 特殊准备:检查前需滴表面麻醉药(如氧氟沙星滴眼液)

检查步骤(配图:医生操作HM眼压计示意图)

步骤 操作要点 患者配合
1 调整仪器至0位 双眼放松
2 接触角膜中央 自然注视6点方向
3 缓慢加压至角膜完全变平 保持眼球不动
4 记录压平时间(秒) 勿转动眼球
5 计算眼压值(mmHg) 配合深呼吸

关键数据: 正常眼压范围:10-21mmHg 青光眼高风险值:≥22mmHg(需复查)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:可>35mmHg

检查后注意事项

  • 24小时内勿揉眼
  • 检查侧眼避免剧烈运动
  • 携带检查记录单复查

HM检查的三大真相(附对比表格)

真相1:HM≠电子眼压计

指标 HM眼压计 电子眼压计
准确性 ±1mmHg ±2-3mmHg
适用人群 角膜异常/晚期青光眼 常规筛查
检查时间 3-5分钟/眼 1分钟/眼
痛感 轻微压迫感 无痛感

真相2:误差来源多

  • 角膜曲率差异(散光>50度需校正)
  • 眼表麻醉残留(影响压平时间)
  • 检查者经验(建议每年校准仪器)

真相3:动态变化大

典型案例:张阿姨(68岁,青光眼)HM值:

  • 上午8:00 18mmHg
  • 下午3:00 22mmHg
  • 夜间11:00 24mmHg

医生解读:这种"晨低晚高"现象提示房水循环异常,需调整降眼压方案。

最全问答手册(含真实案例)

Q1:HM检查会损伤眼睛吗?

A:不会!就像用精密压力计测量气球硬度,HM探头仅产生约0.2mm汞柱压力(约0.02kPa),比打喷嚏时的眼压冲击(约0.5kPa)还小10倍,但检查后可能会有短暂角膜充血(24小时内消退)。

Q2:为什么电子眼压计更普及?

A:HM检查需要医生手动操作,存在操作者差异,电子眼压计(如T tonometer)通过压电传感器自动测量,更适合:

  • 快速筛查(门诊量大的医院)
  • 初诊患者(避免多次检查)
  • 需要动态监测(如青光眼急性期)

Q3:HM值高就一定是青光眼吗?

A:不一定!需结合其他指标:

  • 视野检查(Cups检查)
  • 房角镜检查(看房水通道是否堵塞)
  • OCT检查(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)

典型案例: 王先生(42岁,HM值22mmHg):

  • 房角镜:宽角型青光眼
  • 视野检查:鼻侧视野缺损
  • OCT:RNFL厚度下降30% 诊断:开角型青光眼(早期)

特殊人群检查指南

角膜塑形镜(OK镜)佩戴者

  • 检查前需停戴1周
  • HM值比常规值高2-3mmHg(需校正)
  • 建议同时用角膜地形图测量

糖尿病患者

  • HM值可能比实际值高(角膜水肿影响)
  • 需联合Pachymeter(角膜厚度测量)
  • 正常眼压标准:≤18mmHg

妊娠期女性

  • HM值普遍升高(10-15%)
  • 需增加检查频率(孕中期每4周1次)
  • 推荐使用T tonometer(减少角膜刺激)

检查结果解读技巧

HM值与临床意义对照表

HM范围(mmHg)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
<10 眼压过低 排查全身性疾病(如甲减)
10-21 正常眼压 每年复查1次
22-35 高危眼压 增加检查频率(每3个月1次)
>35 急性青光眼预警 立即转诊(眼科急诊)
文章为帮我医疗整合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修改或删除。